《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通知》专家解读之三 | 健全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 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发文机构:信用酒泉 来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4-14 18:07 打印
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当前急需破解的普惠金融难题之一。2021年12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 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国办发〔2021〕5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日,按照《实施方案》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22〕299号,以下简称《通知》)。两份文件对信用信息数据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从顶层设计到部署落实作出了系统性安排,足以体现国家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高度重视。
《通知》要求“在4月底前实现省级节点与国家平台、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地方平台联通。”“提升信用信息的可用性,为银行提高中小微企业服务能力做好数据支撑。”也就是说,银行机构和中小微企业期盼已久的融资信用平台网络,即将成为现实,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将进入数字化的新阶段。这在面临新冠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的当下,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亦将开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促进金融创新、扩大服务边界
如何将金融服务延展到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一直是困扰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难题。金融服务边界往往会受制于成本、担保抵押和信息等因素。尤其是乡村中的小微企业,因为服务成本高、缺乏抵押物、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他们常常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对于类似的情况,我们迫切需要找到破边的创新办法,以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覆盖面。
过去我国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从担保抵押方面找到解决途径。但担保和信贷都依赖于对企业信用的了解。过去银行和担保机构主要是依靠面对面的对谈来了解企业,除了成本高以外,获得的信息也不够全面和可靠。其实,中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分别由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储存及管理。过去一段时间,为了获得储存在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数据,银行需要逐一与不同部门协调,这个过程既费精力,也费成本。首先,各部门都是以各自的标准来收集业务数据,这样的数据要经过大量的清洗转化才能使用。其次,各部门形成的业务数据,其质量不一定达到金融科技创新的要求。最后,不同部门的数据,需要相互匹配以后才能使用。
从我国部分地区的信用信息融资平台实践看,借助大数据技术的金融创新是扩大信贷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顽疾的有效途径。然而,企业数据分散和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大数据技术在中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应用。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的建成,不但能够解决数据归集问题,更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通知》要求尽快建立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促进信用信息共享应用。这些措施将可以大幅度扩展金融服务边界,扩大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覆盖面。金融机构通过直接接入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批量获得自己业务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的公开信息。在信息主体授权的情况下查询企业的其他信息,使银行短时间内能够大幅度提高触达率,特别是触达规模小而分散的企业。
二、促进金融服务前置、增加服务便捷性
传统金融服务一般从企业提交信贷申请才开始,经过对企业进行评估且审批后才能发放贷款。贷款审批周期较长,可能使企业错失投资良机。《通知》鼓励各级平台采用联合建模、隐私计算等方式与金融机构深化合作,更好服务金融机构产品研发、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一旦建成,将能促使金融服务前置,增加服务的便捷性。
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把过去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数据集中起来,通过大数据建模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作出评价,金融机构则可以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对企业进行授信。更重要的是,因为信用评价和授信等服务前置于企业贷款申请,一旦企业有信贷需求,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发出申请,银行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审批并发放贷款,大幅度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根据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建模分析,信用建设对小微企业融资具有积极影响。与没有授信的企业相比,有了平台授信的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能力显著提高。具体表现在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机会明显增加,企业流动负债增加,且由于信用提升,企业应付账款也明显增加。尤其是对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企业来说,授信效果更加显著和稳定,无论规模大小,也无论企业形式,包括个体工商户,其融资效果都很显著。而且授信企业当年收入、净利润、纳税额等也有显著增长。
三、促进有序竞争、降低服务成本
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可以提高银行经营效率,直接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一方面,降低获客成本。一是可以大幅度减少一线服务人员数量,减少人员费用的开支。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连接企业,金融机构平台获得大量的企业信息,通过大数据建模对企业进行数字画像,对企业的需求进行细分,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二是银行借用平台触达企业,不需要建设许多物理网点,减少大量的租赁及建设费用,以及物业水电、装修折旧、安保支出、运钞等日常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降低风险管理成本。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使银行对企业信用情况更加了解,包括企业的信贷情况、生产、经营和交易活动等。依托丰富的数据建立企业族谱,了解企业之间的关联,避免风险传递。
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可以增加竞争,间接降低成本。一方面,平台增加金融服务的多元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同样可以突破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壁垒,将不同银行的不同产品,通过平台推送给企业。企业按照自己的偏好对服务组合进行选择。另一方面,平台丰富金融产品,可以对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金融机构采用大数据分析,更加了解企业的需求,对企业的需求进行有效的细分,设计并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使金融服务更加符合企业个性需求,同时又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回报,增加普惠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四、加强风险监控、改善金融健康
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可以发挥信息枢纽作用。政府、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通过平台实现实时交互信息,利用实时信息可以监测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预判中小微企业的风险及金融健康情况。
一方面,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有助于提高风险识别的效率。一是进行企业识别和认证。由于平台提供的数据,是企业在政府部门登记注册的数据,通过查询,银行可以识别和认证企业身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二是进行反欺诈侦测识别。通过黑名单拦截系统、灰名单侦测、社交关系模型等反欺诈技术手段,银行通过信息交叉检验甄别企业营业业务和信贷需求的真伪。三是进行企业信用评级,使企业的信用情况更加透明。
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风险处置效率。风险处置的基本方法包括规避、减缓、转移和承受风险。平台提供的信息,可以增加风险识别和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增加风险信息的透明,让金融机构和企业能在金融服务的交易全过程中规避风险,或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健康,是指企业利用金融工具,选择适当的金融行为,做好收支、债务、应急、风险、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以满足日常和长期的财务需求,应对财务冲击,把握发展机会,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平台所提供的服务,有助于企业活动金融服务,降低成本,增加投资,抗击风险,因此提高了企业的金融健康水平。
五、推动政策精准实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不仅有助于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的包容性。还有助于政府精准施策,解决传统金融服务的市场失灵问题。
对一些地方的调查发现,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是信用信息平台在金融服务上的应用,而忽略了其政策执行上的功能。实际上,其在政策实施上具有巨大的潜力。比如,政府可以通过建模分析小微企业,根据企业的表现、所在行业等进行分类,结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不同企业分别制定不同的政策。又比如,政府可以利用平台数据建立企业与利率、税收等政策的匹配对接。这些应用,都可以大幅度增加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市场化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出台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并通过地方平台落实落地。”可见平台的建成将对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
总之,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的建设,在促进金融创新、扩大服务边界、前置金融服务、增加便捷性,提升有序竞争,降低成本,加强风险监控,改善金融健康,推动精准施策,提高中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会产生积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莫秀根)